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一步之遙。幸福就在不遠處

你願意為了幸福,積極地跨出一步又一步嗎?我總算能看見並且願意承認,原來那天以前的我是不敢的。 心理學當中的「完形治療學派」 (Gestalt therapy) ,將心理成熟的過程比喻成是「剝洋蔥」。要邁向心理成熟,就必須去除阻礙當事人的一層層阻抗。那麼,要達成內心深處的夢想與期盼,無論是專業能力的提升,不同階段的生涯目標,終其一生都務必完成的人生夢想,還是感情關係的幸福和圓滿,前方也會有許多的妨礙與路障,不管是跟外在現實的衝撞,還是自己內心一道又一道的防衛與高牆。 確實如同剝洋蔥。到目前為止剝落了三層,才會看見內心深處仍有著刻骨銘心的恐懼以及不相信。害怕重蹈覆轍,害怕再一次受傷,害怕再一次重創,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眼光,同時也無法相信 人性。而認識自己,拼湊整合的剝洋蔥過程一直進行,反覆進行,直到今天仍是未完待續。 發現阻抗的契機 在最近一場週日讀書會上遇見老朋友,我們有著雷同的過去,但是她已跨過生命的低谷,持續爬坡,努力締造事業高峰,還有用愛與專注經營家庭。在讀書會中場休息時,她熱情地主動介紹現場的男性朋友要給我認識,然而我下意識的反應,卻是微微地往後退了一步。 好吧!認識新朋友這回事只好先暫停。接著我們聊起近況還有一路上的點點滴滴。聊著聊著,她一把摟住我的肩,知道這一秒還笑著的我,下一秒眼淚就要掉出來了。 我們都在幸福路上遇到太早到來的終點,所以走上另一條意外的分岔路。這條路有悲有喜,有低潮有高處,然而她走在我的前方,發光發熱閃耀著。 你和幸福的距離,還差多少步 只差這一步,就是距離目標好遙遠,以及抵達目標的分野。然而這一步需要你帶著清清楚楚的意識,並且使出很大很大的力氣,因為要勉強自己,因為要鼓勵自己,去跨越以及去嘗試。 如果你 相信自己值得幸福,配得起幸福,你在行動上會邁出積極的第一步,解開一直以來束縛自己的咒語,去接受未知的所有可能性。不是坐在電腦前或者是滑手機,看著一篇又一篇療癒或勵志的文章,相信明天會更好,但是在行動上卻是日復一日,沒有任何調整與改變。 因為我也曾經如此恐懼,打從心底的不相信,打從骨子裡對於能夠幸福的否定。所以我能理解那些 捆綁自己的咒語 ,

喜歡自己是一生的修練,悅納自己是一生的作業

你喜歡自己嗎?你喜歡你的個性、妳的五官、你的身形、妳的氣質、你的工作、你的家庭,你的生命經驗,你的任何一個看得見或看不見,內在的狀態或外在的條件嗎? 我還沒遇過一個打從心底喜歡自己的人 「我真羨慕她能恢復單身,她一直是我心中的人生勝利組。離開痛苦的婚姻,不也是一種勝利?」已婚的男性友人 A 這樣說著。 「我覺得 A 過得 好幸福!工作穩定,收入優渥,有妻有女,能有這樣一個小家庭我好羨慕呢!」單身的女性朋友 B 這麼說著。 身為共同朋友的我,聽了不禁啞然失笑了。 我好羨慕她身邊有伴,我好羨慕他單身狀態,我好羨慕她五官亮眼還吃不胖,我好羨慕他的肌肉線條又強壯,我真羨慕他自由自在,我好羨慕她很多人欣賞,我好羨慕他的家世,我好羨慕她的工作及收入 ..... 在這些羨慕當中,有多少是你 自己的想像?那些被羨慕的人也有他自己的沒自信,他並不如同你這樣看待自己。你萬般羨慕他的同時,他的心底多麼酸澀;妳希望成為她的同時,卻忽略她內心深處另一側目前無解的黑洞。 喜歡自己很難。因為過往累積的成長經驗,因為周遭環境總有些打擊你、貶抑你、質疑你的眼光及聲音,那些日積月累的自我懷疑,讓你的自我認知彷彿鬆軟的土壤質地,只要颳起風、下起雨,那棵名為自信的樹木就隨之動搖,失去自我肯定的依據;因為無法喜歡自己,看誰都會高貴無比,你和別人總有著他高你低的差距,或者是看誰都是假想敵。 敬佩但不羨慕,你才會進步 敬佩的情緒讓我們想要學習,想要跨越;羨慕的情緒讓我們畫地自限,自哀自憐。 敬佩一個 人,他會是你的 role model ,他會是你的 精神指標,引領你前進的燈塔,你追隨、模仿、學習甚至超越的對象。你看著他如何一步一步,練就了現在的自己,做了哪些選擇、取捨及努力,放棄了哪些休閒及逸樂,反覆琢磨、持續鍛鍊那些多數人一想像就打退堂鼓,一看到就退避三舍的苦差事,然而成為眼前的這麼一個人。 羨慕一個人,他會是你生命中的金城武或林志玲。因為太過耀眼,因為難以超越,所以激發了自卑,激發了內在更強大的無能,而這些自卑及無能感,讓你看自己都不順眼,看自己都覺得信心全失,還未曾嘗試就宣告投降,還未曾努力就主動放棄。

為什麼朋友間的八卦,轉述起來特別過癮? 從劈腿曝光看「同性競爭」的潛在動力

自古以來,同性競爭就是無可避免的常態,無論是職場上的戰爭,還是情場上的鬥爭。然而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總覺得女生才會在檯面下較勁,小動作頻頻,但仔細觀察男人私底下的較勁,若是有機會拍個男生版的後宮甄環傳,恐怕精采可期。 記得多年前有一位還不錯的男生朋友,本身是把妹高手,也是慣性劈腿的人,沒想到劈著劈著,居然劈上了某週刊!如果沒記錯的話,恐怕還是當期封面!但是他就如同你我都是一般人,不是政商名流,更不是知名藝人,那到底是為什麼呢?原因很簡單,因為他當時的「其中」一個女朋友,是外型亮麗的知名國手。想當然爾,我朋友A的感情網絡樹狀圖同時起底:原來他還同時腳踏多條船。你說糗不糗?他熟諳劈腿多年,避險套路自然是熟悉得很。但是千算萬算,沒想到居然劈上版面,再次證明了出來跑遲早要還,夜路走多遲早遇到鬼。 聽到這裡,恐怕只是一則倒楣的故事而已。剛好交往的對象之一是名女人,想要劈腿的人,或許你會想,只要不去交往知名人士,就能避免上述窘境(?)真正有意思的是,我平時並不是會看某週刊的人,湊巧在路上巧遇另一位共同朋友告知,而他還是週刊男主角當時的拜把兄弟哩! 回家後我左思右想,覺得有個環節想不透,為何男人會在背後把自己拜把的糗事大肆宣傳?這與我的印象不同。畢竟他鄉難得遇故知,可以用來聊天的題材如此之多,但是用兄弟的天大糗事來開場?並且說得眉開眼笑,還真著實特別(值得非議)哪! 這時我不禁聯想到社會心理學當中 「去個人化」 (deindividuation)的概念。理論大意是說,當個人處於團體中時,「自我」的意識會喪失,個人的任何行為均成為團體行為的一部分,個人覺得不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也不關切行為的結果。 但是更晚近的研究,則是會發現「去個人化」會同時使得一個人的表現,更加具有攻擊性,或是更慷慨大方,也就是 更趨向極端 。然而要留意的是,待在團體當中不一定就會產生去個人化,最重要的是「自我知覺降低」的影響,還有匿名,像是網路上匿名時行為舉止更極端。簡言之, 去個人化之後,對於自身的衝動行為及約束能力就會減弱 ,但是對於立即暗示性,以及目前情緒狀態的敏感性升高,無法監督或是調節自己的行為。此外, 對於他人如何評鑑自己的關切程度降低,理智計畫的能力也會下降。 因為責任分散,人不是我

一個人旅行提醒我人生必須面對的三件事

一個人出國旅行是第幾次了呢?已經算不太清楚。以前身邊總是有一個人,一起探索旅行中的美好與新奇,一起迎接異國文化的初體驗,還有幫忙處理上網設定,以及作為自動導航。 有人一起的時候,有恃無恐的時刻總是會多一些;有人一起的時候,放鬆放空的時刻總是能多一點。然而沒有人一起,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呢?有些人把自助旅行想得很浪漫、很瀟灑、很夢幻、很輕鬆;但其實一個人的旅行,沒有人幫你瞻前顧後,舉凡出發前訂購機票安排住宿,處理簽證及換匯,準備行李大小瑣事;到了當地後,如何從機場抵達下榻飯店或民宿,不同的鐵路系統、車種及班次,不同的套票組合,甚至還能搭船,以及接下來往返各景點的乘車路線及轉乘方式,還有各景點的開放及關閉時間,點餐時如何不踩雷也不失禮,購物時如何詢問店員,買得開心買得正確。當然最重要的是,一個人身在異地要安全優先,留意扒手。因此,一個人的旅行不可能全然放鬆,如入無人之境。那麼一個人的旅行,又能帶來什麼意義與體會呢? 1. 在變動中找到規律 來到台灣遊客相對較少的姬路市。山陽電鐵、阪神電鐵以及 JR 新幹線都是可以搭乘的系統。回程時,臨時起意想去看看「明石海峽大橋」。去的時候搭乘山陽電鐵,回程搭乘 JR ,先是搭急行快車,卻過頭到了神戶,再回頭改搭普通車,終點站卻又是「須磨」。這就像是你從台北搭自強要去桃園,先過頭到了中壢,回頭搭了區間車的終點站卻又是內壢。心中有些慌亂,但過了五分鐘後我開始推想,大眾運輸系統的設計必定符合人性,而且會有共通的邏輯。我回想台北捷運及各家客運轉運的方式,最後我順利地抵達目的地,看到目前世界跨距最長的吊橋—明石海峽大橋。離開舞子公園站,前往關西機場也有一番波折,拖著行李的我,面對複雜無比的路線圖,數度面臨了身邊沒人可以求助的處境。慌亂同時焦慮。但我告訴自己,那就焦慮三分鐘吧!然後開始 爬梳經驗,理出邏輯,找出規律 ,你會知道該往哪裡去。 2. 在陌生中學著熟悉 即使都在亞洲,但是跟台灣仍有不小差異。即使都有漢字,但實際意義和中文終究有些出入。在超市購物,在餐廳點餐,在藥妝店尋找藥品時,面對滿滿的日文字,如何找出真正所需,不包含特定致敏成份。試著開口諮詢藥師,就像在台灣一樣。即使日文能力年久失修,但是簡易句型あります 、ありません ,還是能

為什麼我總是斷不開問題戀情:感情能設停損的關鍵是什麼?

在離婚率高居不下的時代,感情議題常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。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早早壯士斷腕,選擇「主動」離開;而有些人則會選擇一再隱忍、持續不快樂,即使瀕臨憂鬱症發作的邊緣,仍舊無法離開一段食之無味,棄之老實說也不可惜的關係呢? 在一段關係裡所投注的時間、感情、金錢、體力都是人生的成本。一段感情或者是婚姻破局,無論導火線為何,只要做不到盡釋前嫌,接下來的過程兩個人都不好受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一種選擇,如果留在關係裡,能夠找到足以說服自己,更重要的價值,那不啻也是一個好選擇。但是對於有些人,只是自欺欺人,心底的疙瘩及陰影永遠存在,持續地讓自己悶悶不樂,糊里糊塗、相看兩相厭地過了一生。 停損,就是針對以上項目開始止血。不管對男人而言是時間,還是對女人而言是青春的那一分一秒,還是投入的金錢、關心、照顧、感情、心力……都能夠趁早收回。 秘密就在差別裡! 是否能停損的秘密,就在這兩個案例中。你可以從這兩個案例發現什麼嗎? 案例1 :最近有位朋友A氣得牙癢癢地跟我抱怨,老公在外跟第三者同居,並不打算離婚,而且還表明了就是要在外頭痛快過活半年再回來,結果不出六個月,這段婚外情就宣告終結,第三者包袱款款走人。雖然老公回家了,然而對朋友而言,期間受到了諸多羞辱、委屈、憤怒及不滿無可發洩,但自己也沒打算離開這段關係。即使跟我訴苦時,那滿腔負向情緒仍是多到爆棚! 案例2 :半年前心理治療時有位個案B,也是因為婚姻困擾而前來,沒想到談了三次之後結案。最近一次現身,已經相隔半年,氣色大好,精神奕奕,跟當時哭得梨花帶淚的她,判若兩人!猶記得當時主訴問題跟我朋友一樣,也是伴侶外遇,然而她當時就已經朝向主動提出離婚的準備及打算,如今還真是成功(?)恢復單身,外顯情緒跟我朋友截然不同,有些遺憾與感傷,但更多的卻是輕鬆、自在與快樂,也算是開展新生活及人生。 同樣是老公外遇,為何有人單純抱怨但維持現狀,有人卻主動離開這段關係呢?我認為「自我效能」會其中發揮的作用,值得了解。 由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,可以影響一個人努力的各個領域,無論是學習、工作、感情、婚姻及人際關係……等方面。 一個人認為自己的力量可以影響結果的信念,將會決定當你面對嚴峻挑戰時,潛在實力的最大發揮及可能做出的選擇。 更進一步從史密斯(Smith)和貝茲(Betz)的觀

如何把單身活得精彩?你必須「五感全開」

單身不一定寂寞難捱,單身更不必然是公害。可以肯定的是,單身的人偶爾會感到孤單,至於是不是身邊沒伴使然,其實並不盡然。只要是人,都會感到孤單,這跟你的感受有關,跟有沒有伴則是未達顯著相關。寂寞、空虛、心酸、不安、困惑,這些時不時浮現的都是很尋常的感受,不是單身的人才會有。而是生命本就迷惘,生活日復一日無比尋常,我們就會下意識地以為愛情等於解藥,有人陪伴就是防空洞與避風港。 孤單並不奇怪,更不應該是難言之隱。人都有親和需求 (Need for Affiliation) ,尋求被人喜愛與接納是正常的期待,也是很自然的渴望。所以我們會去建立關係及尋找伴侶,尋求和諧愉快的互動,並且從彼此理解、支持、親密自在的關係中,獲得愉悅、滿足及內心的安定。然而當美好的關係、適合的伴侶目前不可得時,該怎麼辦呢? 不要老走同一條路 : 你總是維持兩點一線的生活嗎?這樣的路線又維持了多久了呢?每天都在相同的時間,搭上同一班捷運或公車,你只會看到一樣的風景,遇見同一群睡眼惺忪的上班族,所以相遇的火花永遠無法點燃。從明天起 ( 因為今天清晨已過去,你正坐在辦公室 ) ,試著提早出門,預留一小段步行時光,或者是改變乘車方式,嘗試不同的通勤組合,不經意的驚喜也許正等著你光臨。 不要總點同一道菜 : 一個人去餐廳用餐有些為難,所以你總是光顧回家路上的小吃攤。現在開始,試著光顧隔壁那一家攤販,或者開始點大辣大酸,不要讓老闆一看到你就料到你會點哪些菜,幫你說出那第一百零一道菜單,給老闆一點驚喜 ( 或是驚嚇 ) ,你才不是這麼好預料,還有你的飲食喜好不會總是千篇一律地無聊。你會發現,其實美味的食物如此多,以前卻只會滷肉飯、貢丸湯加燙青菜!或是牛肉麵小辣還要少油。飲食即是生活,試著擴充美味的組合。 不要維持相同姿態 : 你不用在捷運車廂內 cat walk ,但至少打直腰桿抬頭挺胸,讓車廂玻璃倒映裡的你不再是面無表情,讓自己看了都會微笑。 不 要老是欲語還休或火力全開 : 面對新認識的朋友,別再欲語還休,試著大方友善,勇敢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,記得帶著一絲絲溫暖;面對不滿意的人,試著輕飄過去,把精力留給自己,不用對他火力全開。 試著打造全新的生活型態 : 這個世界有太多新奇有趣的事,有許多你還未曾嘗試,甚至還不知曉的

「解憂雜貨店」提醒我的三個人生道理

近期正夯的電影「解憂雜貨店」你觀賞過了嗎?或是原著你早已讀過了呢?無論如何,這部優秀之作激起我許多思考的漣漪,帶來不少驚喜,更提醒我三個珍貴的人生道理。 起心動念的蝴蝶效應:每一個不起眼的決定,都會在未來影響你的命運 電影主角是一群年輕的小屁孩,自以為正義卻做了壞事,所以半夜落跑到早已廢棄多時的雜貨店空屋藏身落腳,因而拉開了故事的序幕。這三位少年吊兒郎當,看什麼都不順眼,有一部份原因來自於育幼院出身,其中有一段,主角憤怒地說到「會生不會養,壓力大就虐待小孩」,成長過程承受的委屈、受苦與心酸,還有年輕人對於未來何去何從的空白與茫然。 然而奇妙的,在他們意外收到來自過去,素不相識者的求助諮詢信件時,雖然一開始的回信都在打槍求助的人,例如「你沒有天分,趁早放棄吧!」或是「酒家女不是什麼好東西」之類的冷言冷語,讓求助的人更加無助,但是內心深處其實都是懷抱著「希望她能幸福」的心態在回信,直到最後轉為直率真誠,給了彷彿明牌般的預言建議。而這些不起眼的決定:回信與否,以及要回覆什麼樣的內容,到了最後卻串聯起了未來的育幼院及院童們的命運。 即使有來自未來的信,最終是你的選擇與努力,才造就一切 來自未來的信就如同預言,但是預言並不重要。重要的是你怎麼選擇,以及選擇之後你是消極怠惰還是積極努力,才會造就你現在的成果。在選擇同時,你的心中必須有一把尺,去衡量利弊得失,優劣勢評估,還有是非對錯。簡言之,你必須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。沒有中心思想,那麼再好的建議也可能被當成詐騙;沒有中心思想,再糟的建議也可能被當成信仰。 而在選擇之後你願意投注多少努力,遇到挫折及困難也願意堅持下去。影片中「迷惘的汪汪」為了回報養父母之恩,急需一大筆錢,在金主援助開店與從事行政工作當中矛盾擺盪,但她最終選擇胼手胝足從基層職員做起,並且在工作同時努力進修經濟學知識,以因應未來大環境的趨勢變化,最後成就了一番事業,成為有能力貢獻及照顧更多人的傑出企業家。 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 一個真誠的建議,很可能不經意就讓一個迷惘的人找到志向。一個溫暖的鼓勵,很可能在無意間就讓一個傷心的人尋短止步。影片中可能被忽略的一個角色,就是外遇生下的女兒。但是她卻在我的心中

經營關係好難?!把家人當客人,把伴侶當主管

相信許多人都會納悶,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進入穩定關係後,就會開始出現「相愛容易相處難」?不耐煩、怠惰、懶散、火爆脾氣,只是意見相左,立即動輒得咎,口無遮攔謾罵、指責甚至拍桌動粗?也就是開始放任自己毫不修飾及遮掩,讓自己原形畢露,將自己最懈怠、最放縱甚至最醜陋的一面暴露給對方看,並且覺得對方會買單?然後導致兩個人的相處勢同水火,痛苦不堪? 所有問題關係的根源:熟稔易生侮慢 跟客人有約,你會守時準時;與客人相會,你會以禮相待;面對主管,你會秉持尊重;面對主管交託,你會使命必達,不敢推諉懈怠。道 理並不難理解,甚至放諸四海皆準。因為得罪了客人,合作關係就吹了;得罪了主管,這份工作就不保了,自己沒有半點好處。而這樣的態度,不也應該運用在家人及伴侶關係嗎?但是,面對越是親近的家人及伴侶時,潛意識中認定是恆久不變的關係,所以無論自己如何失態,情緒如何張狂,行為如何幼稚,都不會被捨棄,也不會被解雇,因此行為表現就越容易得寸進尺,關係裡跨越應有的界線與分際,最終失去了分寸。 「以終為始」的對待 觀察周遭互動良好的家人及伴侶關係,會發現這些人的共通點並不是天生好脾氣,而是不會放任情緒蔓延,也不會輕易發飆。就算遭受無理對待,或是面對極其倒楣的事,通常都會先收斂起自己的情緒,然後轉化成對方能理解的內容以及接受的方式,例如提醒對方的同時,也準備好了對方的下台階。甚至最高明的幽默就是自嘲,也可以妥善運用。 這就像「以終為始」的概念,你希望所愛的人開心,希望家庭關係和諧溫暖,希望伴侶關係親密愉快,這才是所有對待的最終目的。那麼彼此意見不合,或其中一方表現失誤時,我們都期待被溫柔提醒,被耐心等待;不會期待被人翻白眼,甚至被人用話語奚落或貶抑,更不希望被人拍桌發洩不滿,因為自尊會被傷害,關係會被破壞。 你面對客人,不是虛情假意;你面對主管,不是都在演戲。其實我們都有能力去體貼及善待家人還有伴侶。 只是我們收回該有的尊重,縮小本有的度量,關係沒有界線,行為失去分寸,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因熟稔而心生侮慢 。就像走在馬路上,看到素不相識的人,你會願意順手幫忙,看到有人動作慢一點,你能夠再等待十分鐘,但為什麼面對最親近的人,對方的慢半拍,自己會不耐煩;對方的付出與容忍,卻又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