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

都是最好的一年:2018回顧

因為,我們都在為下一年鋪陳。回顧2018年,是驚奇、新奇也是感激的一年。 新書《人際剝削》、專欄及演講 明年一月就要出版人生的第一本書。這一趟奇幻之旅,看似四個半月的書寫,其實是三十五年的積累與淬煉。因為專欄,才有了出書的機會,才帶來五百人演講的機會與磨練。 Ashtanga、自助旅行 讓出自己的空間,成就別人的機會。是這幾天在瑜伽教室裡,最動人的畫面。瑜伽會館的結束,我們都依依不捨每天清晨一起練習的人。 沒有理所當然,更要珍惜;因為無常,所以日常都是不可思議。 年初曼谷、年末東京兩次Ashtanga workshop,都是美好的回憶。 閱讀、學習 大量閱讀,跨領域學習,才會看見世界好遼闊,還有太多未知,而自己卻多麼無知,所以更需要持續修煉、虛心學習。 心理工作 我喜歡我的工作,儘管它相當耗能。個案都是我的老師,他們的生命故事滿載苦痛,卻都是讓我學習與提醒自己的範本。 人際關係 恩情,一一寄出卡片道謝。不只是感謝,而是提醒自己多麼幸運,能有無數貴人的牽成。親情,接納父母的困難,看見自己的狀態,慢慢修得圓滿。友情,總是支持我的好姐妹,關鍵時刻現身開示的青衫之交,因為管樂而串聯起來的朋友,還有更多的新朋友。 在人生這間學校裡,還有生命這條道路上,只要朝著相同的方向,我們都會再相聚;而來自未來的人,我們遲早會相遇。 關於2018年,沒有後悔,只有滿滿感激; 關於2019年,沒有惶恐,只有躍躍欲試。 謝謝你們,所有來到我生命裡的人。還有,願意讓我參與你們的生命。

人生進化論:錯過班機教會我的三件事

說來奇妙,我們這一代越來越多人,都有自助旅行的經驗,並且持續每年安排個一到幾趟不等。人人一定去過的就是日本,東京這座城市就是基本款,晴空塔、築地市場、雷門、明治神宮、秋葉原、新宿、澀谷 … 等套裝景點是初階,再遠一點就離開了亞洲,前往美洲、歐洲甚至非洲探險。 以前看著爸爸媽媽都是跟團旅行,為了顯示獨立自主的精神,不再上車睡覺下車尿尿,我們都朝向自助旅行,作為這一代的宣言。而自助旅行最基本的功課,就是訂機票、找住宿、規劃路線及安排景點,當然,也有人出發前,就會羅列好戰利品及代購清單,琳瑯滿目,五花八門,空著 29 吋的行李箱去,滿著 ( 其實是快爆炸了 ) 行李箱而歸,然後下個月的帳單往往就會好傻眼! 我從十年前開始自助旅行。去過首爾、日本一二線城市、新加坡、曼谷、清邁、紐約、巴黎、捷克及奧地利 … 等地。跟大家一樣,訂機票、找住宿、安排行程,到了當地要去哪裡玩耍,該去哪裡品嘗道地美食,知名古蹟與必訪景點有哪些,做好旅行相關計畫,都是我出發前的必修功課,也是我所認為的「背包客基礎能力」 ( 其實更精確說來,我算是登機箱客 ) 。簡言之,這些功課事先有做好,行程應該都順利!除非旅行途中不幸遇到天災人禍,不然應該不會出大事。 然而,我曾經發生一件糗事,也算是人生中的烏龍故事一筆。那就是我曾經錯過班機,僅僅因為晚到十分鐘,我無法在櫃檯辦理 check in 。飛機明明還停在日本的土地上,我卻只能眼巴巴望著,無法辦理也無法登機。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?因為我把登機時間輸入在 Google Calendar ,而日本與台灣時差一個小時。到了日本,手機行事曆的時間,已悄悄調整成當地時間。所以當我準備回台灣,從容悠閒地前往成田機場,到了第三航廈準備 check in 時,櫃台已經關櫃,前後就只差了十分鐘。 當下負面情緒一擁而上。自責、懊惱、自我挫敗 … 等所有災難性想法全都跑了出來,淚水也瞬間盈滿眼眶。就在接下來的十分鐘,我的腦袋跑過了許多畫面,心情如同三溫暖,內在對話如同參加腦筋急轉彎比賽。如今回想起來,我從錯過班機的經驗裡,經驗、反思及學到了三件事。 一、 情緒理解力 。當時浮上心頭的負向情緒以及內在對話裡,可以歸納成為「自我挫敗」四個字。包含了,我怎

最好的男人。過去的「一時之選」

即將出書了,過去的感情及婚姻,遲早都會被問到,早面對,晚面對。我儘量去選擇,作為早面對的人。 你必須努力活得好,非常好,才能把過去的傷痛化為禮物。甚至在未來,變成帶給身旁的人,還有目前不認識你的人,深遠的祝福。 我的體會都有我的眼淚。我不是天才,很平凡,不是光靠心理工作的積累,就能寫出這些字句,就能夠爬梳出個案故事背後的精髓。 我的前夫,他很優秀,並且出色。年紀輕輕就是電機博士,工作能力強,外表斯文俊秀,從不會貶損人,是真正地大方,真實地大器。 如果不是他,我可能不會在十年前,就去過世界的許多地方。就像,他去美國巴爾的摩參加國際微波會議,我跟去一探曼哈頓的風情。當然,這只是一小部份的回憶。北半球許多城市,都刻著我跟他走過的足跡。 能說的,我說。不適合說的,永遠埋在我的心裡頭。因為在我的版面裡,沒有他的話語權,這並不公平,隱私需要被尊重。保護深愛過的人,還有相關的人,即使無法走到最後。 委屈、抱怨、可憐會博得同情與安慰,但那會讓我用更長時間沉溺傷心,甚至是永遠出不去。 我感謝自己,選擇了面對問題的方式;我更感謝這一路上的貴人,所有的鼓勵與溫暖,就是最好的支持。 所有美好的,永遠感恩。再也回不去的,就真心認了。那是我的成長責任。 每個人都會好好的。撐過去,你就能夠體會到,一切的安排,都是其來有自。

生病的省思:我輩青壯年

最近許多朋友私訊我,照顧重病父母的心力交瘁及相關困擾。 到了這個年紀,有些朋友的父母已經走了,或者倒下了。 無論是罹癌、中風、失智...各式各樣棘手病症,排山倒海席捲而來。 這個難題,沒有最好的回答,也沒有人是完美的榜樣。所以請別自責,別被罪惡感及內疚壓垮。 就只是『陪伴』嗎? 陪伴不只是陪伴,它需要的耐心相當漫長,需要的心志無比堅強。 不要看輕你目前所能做的,更不要把發展與結果全部攔在肩上。 是的,他變得不像你所認識的。易怒暴躁,消極退縮。甚至還有攻擊子女的舉動。 在我重感冒加上腸胃型病毒的這幾天,我也覺得我不是我了。何況是更加失能,更多退化的他們呢? 照料老人和照顧小孩完全不同。 你不會有成長的成就感,你能擁有的,是沒有退步的慶幸,剝開來看,是自我安慰的心酸 。 這些心酸很難吞嚥的。尤其現在很多,都是獨生子女,沒有兄弟姊妹可以分擔。無論是精神上,還是物質上的困難。 照顧好你自己,溫柔善待自己,也是刻不容緩 。

成長好難?!唯有「實踐出真知」

前幾天完成了一場超大型演講,要面對的是台下五百名大學新鮮人。演講結束後,幾位學生過來問我一些問題。看著他們清秀稚氣的臉龐,我覺得很欣慰。因為有人提問,代表他們有好奇心,他們有求知慾,當然,這也代表了我剛才的演講,有人專心聆聽,並且相信我,能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惑,回答這些問題。 回答問題後,我也回想了整場演講,與其說是在談情緒管理,真正貫穿全場的核心,是「成長心態」這回事! 我們都知道許多大道理,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。這段話我們耳熟能詳,聽到都快爛了,自然也是心有戚戚焉許久。但是然後呢?持續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。去年的今天,明年的今日,想必應該都相同! 可是,我們的內心都盼望著能夠過好這一生。我們都希望,不走前人走過的冤枉路,不會再犯相同的過錯,不讓未來的自己活在悔恨中。所以,我們都必須成長。而想要成長, 持續成長 ,就必須擁有「成長心態」 (growth mindset)。 這個概念 ,最早是由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 卡洛·德韋 克( Carol S. Dweck ) 教 授所提出。成長心態是指,想要發揮一個人的潛力,無法速成,沒有捷徑,唯有 以身試法,親自挑戰 。 人與人的關鍵差別就在這裡 人的一生中,永遠都有層出不窮的考驗與挑戰,挫折與困境,無論是為情、為財,還是為了健康甚至瀕臨生死,都是。遭逢挫折、困境及面對挑戰時,人的反應大抵會出現兩種風格與類型。 第一類的人,會持續否定自己,相信自己絕對辦不到,堅信自己肯定沒能力;然而,另外一群人卻已經捲起衣袖,不斷地用身體力行,來檢驗及肯定自己。因為,在摸索、嘗試及努力的過程中,第二類的人剛開始不免撞得滿頭是包,處處碰壁甚至短時間內看不到成績,也會興起以下念頭:好想要放棄。但是,正因為身體力行,實際嘗試了,才會深刻體認到自己「真正」缺少的是什麼,所以趕緊去補足,抓緊時間去學習;才知道自己「其實」擁有些什麼,雖然家人不支持我,但是朋友會給我支持;雖然我的創意差,想像力貧乏,但是耐性與毅力卻比我原本以為的優異! 是的。只要我們一朝不嘗試,一夕不踏進去,我們就會活在「侷限自我」的想像世界裡。這樣的想像,真實到我們無法洞悉與辨識,接著就稀哩呼嚕地過了一輩子。 因為,同樣的時間, 否

在關係裡過分退讓或包容的人,永遠得不到感謝

「跟你講了這麼多次,這麼點簡單的家事都做不好,你真是沒用!還是不是個男人?」 「井底之蛙!妳就是沒見過世面、沒見識,我跟妳之間真是無話可說!」 以上的對話,裡面的用字遣詞多熟悉!不只是在電視劇裡看過,更是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頻頻上演。那些來到心理諮商室求助的個案,已婚或交往中的朋友都時常提及,與親密伴侶之間的對話,不時出現這樣的內容,乍聽之下是刁難,長期下來是折磨。 那些負向婚姻狀況指標,怎樣在我們關係中作用? 美國長年從事婚姻關係研究的約翰‧葛特曼博士(John Gottman)曾經提出 「婚姻末日四騎士」 (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),用來預測 負向婚姻狀況的指標 ,裡面包含了批評(criticism)、防衛(defensiveness)、鄙夷(contempt)、沉默不回應(stonewalling)。當關係裡出現這樣的態度與行為,就會逐漸破壞關係的品質,所以也是用來預測婚姻關係是否能夠幸福的指標。 雖然它主要應用在伴侶關係,但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思考,捫心自問,以上四種態度及行為,足以破壞任何關係,包括職場、朋友及親子關係,絕對不止婚姻關係。 後期則是新增了第五項指標:挑釁(belligerence) 。 我們可以試著回想,批評、防衛、鄙夷、沉默及挑釁,這五種態度及行為出現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及互動裡,會是怎樣的情形?以及隨之湧現什麼樣的感受? 畫面會是沒有盡頭的幽暗深淵,走在一條長廊,沒有任何光線,伸手不見五指。似乎有蝙蝠飛過,刮過你的臉頰,感覺會痛;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一群毒蜂,對著你的皮膚狠狠叮咬,感覺難受。遇到不愉快、不客氣地對待時,我們通常會先選擇等待,以為它不會是常態;接著是壓抑及忍耐,然後益發感覺到痛苦不堪,最後是束手無策,無可奈何,萬般無奈。 相處的每分每秒彷彿草木皆兵,如坐針氈,總是在倒數計時。所以你會很常會聽到,有些同事下班後不想回家,總是拖延著,非必要性的自願加班,或者在外面跟朋友小酌幾杯,相談甚歡,美其名是聚餐,實質上卻是逃難。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,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遠離另外一個人,而這個人,是最親近,卻也是最想遠離的家人。甚至有些時候,當對方的前腳才剛踏出門,可能只是出門買包洋芋片,或者去剪個頭髮,你的內心